本報記者 張敏 金婉霞
海外藥企“加購”中國創新藥的案例又添一例。
8月9日晚間,跨國藥企默沙東宣布,將通過子公司收購同潤生物醫藥用于治療B細胞相關疾病的新型在研臨床階段雙特異性抗體CN201。默沙東表示,該交易預計將于2024年第三季度完成,并作為資產收購入賬。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自去年年底阿斯利康收購亙喜生物以來,今年上半年,跨國藥企已多次出手通過收購等合作形式向中國創新藥企拋出“橄欖枝”。
“總體來看,中國創新藥的研發效率領先于全球,同時由于匯率差的存在,這使得對于外資企業來說,相較于自身研發,‘加購’中國創新藥,是更為‘劃算’的經營選擇。”一位一級市場投資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被“加購”企業需有三方面“特質”
同潤生物醫藥是一家處于臨床階段的公司,通過內部研究和外部合作,開發用于治療癌癥的雙特異性抗體和抗體藥物偶聯物。
CN201是一種新型靶向CD3/CD19的雙特異性抗體,旨在介導T細胞活化清除B腫瘤細胞。根據協議條款,默沙東將通過子公司支付7億美元的現金首付款,獲得同潤生物醫藥CN201的全部全球權利。此外,基于CN201的開發和獲批相關進展,同潤生物醫藥也將獲得最高6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對此,前述投資負責人表示,在海外相對成熟的資本市場,并購是“上市公司為快速拓展業務、夯實公司基本盤、有效提振公司股價的主要選項”。
他進一步解釋稱,相較于本土企業,外資企業對并購流程更為嫻熟,海外市場的并購融資也較為便利。
當下,通過并購、license—out(對外授權)或者合作研發成為創新藥企解決融資難題、實現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那么,哪類企業更容易成為跨國藥企的目標?
東方高圣醫藥并購總經理瞿镕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創新藥企需要有三方面的“特質”,其一是國際化的視野,從產品立項就要做到全球領先,而不只是國內領先,并有一定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其二是擁有優異的臨床或者臨床前數據,這樣更有利于潛在合作方做判斷,數據的優劣也決定了潛在的交易規?;A;其三,國際化的研發團隊,這樣對國際市場的規則更加熟悉,做出符合國際市場的產品,也有利于后期合作的推動。
南京三迭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已與多家外資藥企有過項目合作,企業創始人、CEO成森平博士對記者表示,在挑選合作對象時,外資藥企有著適用于自身的標準化的評估體系,“每家公司會根據自己的戰略目標,去評估對方的技術、產品、團隊等能否為它創造價值。”
她進一步補充稱,包括企業的研發質量體系、保密體系、對于做藥的理解等細節都可能是外資藥企考量合作對象的指標之一。“只有全方位獲得了對方的認可,才有可能將小合作推進至大合作,甚至在未來達成更多合作可能性。”
合作形式更加多元化
近來,跨國藥企多次“加購”國內創新藥企業引發市場關注。
2023年12月底,亙喜生物以12億美元被阿斯利康收購,這是中國Biotech被完全收購的第一個案例。2024年,收購案例持續增多。1月份,跨國藥企諾華集團宣布收購信瑞諾醫藥,此舉使得信瑞諾醫藥整體并入諾華中國;3月份,美國上市公司NuvationBio宣布收購葆元醫藥;4月份,丹麥生物技術公司健瑪保(Genmab)宣布收購普方生物。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跨國藥企收購中國創新藥企股權的案例,其背后是旨在收購創新藥企在研的研發管線。而與以往不同的是,默沙東與同潤生物醫藥的合作,采取的是直接收購同潤生物醫藥在研的處于臨床階段的雙特異性抗體CN201。
瞿镕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管線收購和股權收購,是當下跨國藥企獲得在研產品管線的不同方式,因此對交易雙方產生的影響也不同。
“如果采取收購創新藥企股權的方式,那么創新藥企的股東可以獲得投資收益實現退出;企業的管理團隊很可能會失去未來公司戰略方向的決定權。而采取管線收購的方式,創新藥企的原股東不能退出,但是公司可以獲得現金支持,可以支持企業研發更多的新品種;管理團隊可以決定未來公司的戰略方向。”瞿镕進一步介紹。
事實上,不同的收購方式,對買方的實力要求也不同。
“如果是管線收購,買家必須自身具備非常強的研發和后期商業化能力,才能保證收購后的持續整合能力;同時,管線收購的風險相對來說也會更大,萬一產品失敗,收購就徹底失敗。而股權收購,既可以獲得所有產品管線的全部權益,還可以獲得優秀的研發團隊;萬一發生單一產品研發失敗,也還有機會其他品種最終可能做成功,并購也可能會逆風翻盤。”瞿镕解釋道。